在电石行业深度调整、市场周期性承压的背景下,电化公司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,以陕煤集团“四种经营理念”为战略支点,通过全要素成本穿透、全流程价值再造,一季度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7.15%,累计创效突破700万元,在行业下行压力中逆势突围,开辟出一条“降本不降质、增效更增能”之路。
用“紧日子”过“好日子”,构建精益管理体系
电化公司深入践行用“紧日子”过“好日子”理念,以原料端、生产端、设备端三大核心环节为着力点,搭建系统性成本管控模型,为企业深挖降本潜力、增强核心竞争力、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在原料端,建立了“入厂煤性价比模型”,通过动态分析热值与价格变化,在工艺、设备可控范围内,不断优化采购策略。推行精细化配煤,一季度1#、2#锅炉吨蒸汽入炉煤成本同比下降约5元/吨,新3#锅炉煤泥掺烧比例由20%提升至55%,节约燃料成本超400万元。
在生产端,创新实施“问题导向型会诊模式”,通过红旗电石炉、全员积分、课题攻关等管理举措,构建起“日会诊+专项攻坚”的双轮驱动体系。配套实施的生产每日会诊制度与“峰平谷”错峰检修用电策略,通过数据分析预判设备隐患,使谷电利用率达35%,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。
在设备端,全面推进设备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,通过深化“双包机责任制”,推行“一机一档”周期档案管理,设备故障率显著下降。大力开展修旧利废,积极推进外委转自修,2024年维修成本减少260万元,自主完成“更换烘干机托轮”“光纤熔接”等19项技术升级改造项目,以“抠细节、算细账”的务实作风,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。
用“赚钱”思维去“花钱”,重塑价值创造逻辑
电化公司秉持用“赚钱”思维去“花钱”理念,统筹整合技术、管理等专业力量,精准靶向生产“卡脖子”难题,将资金投入聚焦于高效益技改项目,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。电化公司投入66万元实施的白灰粉末分选制脱硫剂项目,不仅满足了热电车间脱硫原料自给自足的需求,还可通过外销每年带来130万元的额外收入。锅炉智能优化燃烧改造项目以技术创新对冲能耗压力,全年预计节约入炉煤2万余吨,年可节约燃料费用约600万元。将电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技改送热电循环流化床掺烧,实现环保和效益双提升,一季度创效96万元。
用“乙方”思维做“甲方”,打造协同发展生态
电化公司坚持用“乙方”思维做“甲方”,主动对接客户需求,构建协同发展生态。针对高价值客户群体,电化公司实施“电石发气量提质工程”,建立涵盖原料、工艺、设备的三维质量管控体系。通过制定《关于提升电石产品质量的流程管控办法》,系统化提升生产工艺标准,将发气量从288L/kg提升至290L/kg。
作为神木市滨河新区主要供热单位,电化公司积极应对区域发展需求,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,通过技术升级和服务优化,确保供热稳定性和效率。同步创新商业模式,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热电车间乏汽回收,实现“零成本投入、持续性收益”的良性循环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用“营销”思维抓“生产”,培育竞争新优势
电化公司以“营销”思维引领“生产”,将市场需求深度融入生产环节,通过动态调整配比,电石发气量稳定提升至行业标杆水平,精准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。2024年,通过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,共形成87份生产操作标准和102份检修作业标准,装置稳定运行效率由88.98%提升至97%以上,热样发气量稳定在302L/kg,产品合格率持续提升。
实施了“班清日结”的核算体系,首次将碳棒、电石锅、垫锅料等细微工艺消耗纳入监控范围,将17项单耗控制指标扩展至28项,并逐步细化至各个生产班组,营造了“人人有指标,层层抓落实”的积极氛围。2024年通过动态调整,吨电石兰炭消耗环比减少了28.75千克/吨、白灰消耗减少了9.45千克/吨,冶炼单耗下降了1.1%,全年累计创造效益约1152万元。2025年一季度创效14.56万元。
秉持着“以劳动创价值,以竞赛促提升”的理念,通过以赛代训、以赛促学、以赛强技,一季度累计兑现劳动竞赛专项奖励33.24万元,有效推动员工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创新,实现了从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的质变。
“越是艰险越向前,越是变革越争先。”电化公司将持续以“四种经营理念”为刃,破局行业“寒冬”,为神木煤化工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“电化动能”。